新天园对农机很“苛求” ——宁波市十大农机合作社巡礼之八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作者: 本站编辑 2018-11-28 09:03:10

宁海县新天园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3月,位于宁海县水稻生产区长街镇山头村。现拥有农业生产设施用地7亩,库房3200平方米,管理用房600余平方米,大中型拖拉机6台,联合收割机12台,高速插秧机8台,15吨粮食烘干机9台,植保机械15台套,打捆机械2台套,2017年机械化作业面积2.5万亩,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宁海县双十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宁波市市级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浙江省优秀粮食专业合作社”,“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等。

农机评价看“三性”

宁海县新天园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农业机械的“苛求”那是出了名的。农业机械进了新天园的门,能不能用得看三性,一是作业质量高不高?二看用起来舒适不舒适,三看用不用的住。这三条好像和人们常说的先进性、舒适性、可靠性很靠近。

新天园的农业机械那可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留下来的精品。联合收割机目前是第三代,第一代因为作业时故障率高被淘汰,第二代因为机手不舒适被抛弃,目前的第三代集中在两个品牌,可惜都不是国产的。撒肥机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经销商推荐的不能用,自己跑到江苏某地买来的不好用,只好又买了个进口的。水稻于洋育秧线上的播种机,原来的价格8000元,后来换了个3万多的,董事长一个劲地说“值”,因为每一穴播种量都是1-2粒,那叫均匀,禾苗长出来绿油油特别整齐,那叫喜人。烘干机没有除尘去杂装置,自己投资17万元,改!

新技术引进看效果

自建社以来,新天园就对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特别重视。为进一步提高育秧技术,解放劳动力,2017年合作社引进了水稻暗室叠盘育苗项目,利用“互联网+”智能化监测控制水稻育秧,用手机实现远程控温、控湿、报警监控和操作。该技术机械化育秧程度高、劳动力成本投入少、出苗稳定质量好,供秧能力强,可远距离运送。暗室叠盘育苗技术实现了水稻产业从传统育秧模式向现代化育秧模式转型升级。截止目前为止,合作社共育秧5120亩,服务合作社、种粮大户18户。为解决焚烧秸杆污染环境难题,合作社积极寻求秸杆处理方法,在2016年率先引进2台秸杆打捆机,该机械每天每台能打捆60余亩,打捆后再加工,既可制作有机肥、喷浆,增加农户收入,又可解决秸杆处理的难处,深受农户欢迎。近几年合作社配合县农机管理部门组织召开高效植保机械、秸杆打捆机械、农用无人飞机等操作技术培训现场会5次,培训人员超过1000人次,成为了全县农业机械化人才培训基地之一。

农机农艺融合兴种业

宁海县县制种种植面积1.8万亩,占全市的70%左右;宁海县新天园农机专业合作社制种面积980亩,占全县制种面积比例超过5%,是决定性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制种种植全程机械化,合作社与宁波农科院、宁波市种子公司协作,积极探索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在制种父、母本的播种、收割等关键环节不断试验。率先引进两行插秧机和两行收割机,种植和收割制种的父本,2010年种植试验成功,产量略高于传统种植方式。制种父、母本机插和机收的实现,彻底改变了制种只能靠人工种植的生产方式。现在市农科院、市县种子公司定期派农艺、农机专家来社讲课培训指导,提高社员的操作技能。机械化种植制种,每亩可节约人工成本200余元,这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深受农户欢迎,目前全县1.8万亩制种都采用机械化生产。

构建平台促服务

经过多年积累发展,合作社的农机装备结构合理、机械充足,为更好地引导与带动粮食功能区内及周边农户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发展,合作社以水稻机械化栽植为突破口,以土地规模流转为契机,开展“粮田全程托管”、“全程机械化服务”、“菜单式服务”等多种农机社会化服务,不但解决了农业机械的闲置问题,更是提升了合作社在耕种收烘等环节的机械化服务能力,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推进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2017年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达2.5万亩,其中机耕7610亩次,机插4800亩,收割6520亩次,烘干2800余吨,秸杆还田4560亩,秸杆打捆2302亩,服务农户52户。特别是到谷物收获季节,合作社合理调配、统筹安排农户收割谷物时间,依序为农户烘干,9台15吨烘干机开足马力,日夜作业,避免烘干“撞车”,确保农户增效增收。